2024年5月12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周紫乐老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Talanta》(SCI JCRQ1/中科院一区,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为5.6),发表了题为“Visualization of cysteine in AD mouse with a high-quantum yield NIR fluorescent prob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生物体系中半胱氨酸(Cys)的成像,阐明了阿尔茨海默病与Cy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D)逐渐受到人们的热烈关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相关性是值得期待的。荧光探针被认为是探索生物相关性的有力工具。考虑到近红外荧光在生物成像中低背景荧光和深的组织穿透的固有优势,以及量子产率对大多数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复杂生物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对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的荧光染料苯并吡喃衍生物进行了结构优化,以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同时保持其近红外荧光发射。通过结构优化,荧光染料表现出优异的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DCM-Cl-Cys)对目标分析物显示出优异的检测性能。基于探针对Cys表现出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反应,探针成功应用于活细胞和斑马鱼中内源性和外源性Cys的可视化,并与同型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表现出良好的区分性。此外,通过对AD小鼠海马组织的影像学研究,阐明了AD与Cy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证明了Cys在AD脑海马中的异常积聚。
论文原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alanta.2024.12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