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什么是审核评估…………………………………………1
二、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区别………………2
三、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3
四、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5
五、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7
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8
七、湖南省普通高校审核评估时间安排……………………12
八、学校要做的工作与提供的材料…………………………13
九、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16
十、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知识问答…………………………19
十一、我校基本办学数据……………………………………38
一、什么是审核评估
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提出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这一制度简称为“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未来一段时期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核心是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2013年12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级以上结论的高等学校开展审核评估。
二、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区别
审核评估不同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
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
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
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
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简称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
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要从重视投入与规模的外延建设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与结构的内涵建设。审核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审核评估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确立适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中心地位上,教学中心地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二者都需要学校从思想上正确理解办学定位、教学地位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需要学校建立健全条件支撑机制、管理制度、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从制度层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保障。
四、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
审核评估方案在设计上体现了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与实证性五个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与运行状况,反映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目标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主要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改进、实施,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标性原则要求审核评估关注学校自身目标的确立、保障、达成与改进情况。
(三)多样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促进学校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原则,克服同质化。多样性评估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鼓励高校办出特色这一理念。
(四)发展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实证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做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实证性原则不仅贯于审核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过程,而且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审核评估以学校自评为基础,要求学校的自评和自我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专家组对学校做出判断时,也要以事实和数据为支撑,增强说服力。
五、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并非是优、良、中、差的评价,而是要进行达成度的说明性评价。因此,重点考察“五个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个度”构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通过考察学校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培养输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价。
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1.3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2.师资 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3)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的措施与效果*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学 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4.培养 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4)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综合训练*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5.学生 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毕业生创业情况*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 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自选特色 项目 |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注:标*为我省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基础上补充修改的内容
七、湖南省普通高校审核评估时间安排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2016年遴选部分学校进行试点(试点评估对学校即为正式评估),2017年全面推开,2018年之前完成参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学校的评估工作,2020年之前完成所有应该参加审核评估学校的评估工作。
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时间为2018年12月3-6日。
湖南省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审核项目”(6+1个),审核要素(24个)与教育部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中完全一样,审核要点增加如下:
2.2.3 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的措施与效果
4.1.3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4.3.4 毕业综合训练 (修改)
5.4.2 毕业生创业情况
八、学校要做的工作与提供的材料
审核评估要求参评学校在做好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前提交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在评估时需要提供评建工作材料。
(一) 做好自评自建工作
学校自评自建是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教学工作系统梳理和自我评价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认真学习审核评估方案,根据审核评估方案和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学校制订自评工作目标和方案,依据审核评估方案进行自我评估。
(二)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对学校教学运行、办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情况的量化反映。学校要登录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按照《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要求和格式,填报相关数据。《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分为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学科专业、教师信息、人才信息、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大类,69张数据表,590个数据项。学校应在专家进校一个月前填报完成。教育部评估中心形成《参评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供给评估专家参考。
(三) 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是学校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学校自评成果,按照审核范围要求形成的写实性报告。学校应在专家考察前一个月,将自评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寄达评估机构,同时将电子版上传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四) 提供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应在一个月前将向社会公布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寄达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将年度质量报告连同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呈送评估专家,供专家提前了解情况。
(五) 梳理评建工作材料
评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案头材料。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中形成的材料,是学校日常工作的“见证”。主要包括开课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手册等教学运行档案;试卷及试卷分析、成绩表等考务档案;学生成绩册、学生名册等学籍档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等教学管理档案。
支撑材料是佐证自评报告的材料,它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以说明自评报告为目的,是证明自评报告客观性、准确性的支撑材料。主要包括各项管理规定、工作规划和总结、领导讲话、媒体报道等。
专家案头材料是方便专家进校考察工作的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学生名册、教师名册、课表、周历、机构组成等。
九、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
专家进校后的工作是对参评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与重点考察。评估专家通过各种形式的现场考察,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参评学校教学工作状况,对考察的信息与事实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评价。专家进校的考察方式主要有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走访、文卷审阅等。
(一) 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形式上以一对一访谈为主。
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离退休人员。
(二) 听课看课
听课看课的主要目的是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状态,学生的听课状态,教材的选用,师生互动情况,实验情况,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及效果等。
听课(看课)的方式、时间可由专家灵活掌握,可能听一节完整的课,也可能只听10分钟,还可能专家不进教室,查看学生到课、学习状态、教师教态等内容。一般每位专家听课门数不少于3门。
(三) 考察走访
校内外考察走访是指对校内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校外教学基地、用人单位的考察。校内走访要重点了解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率,着重看学校的中层、基层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是否能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能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校外考察要重点关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
(四) 文卷审阅
文卷审阅是对教学文档、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材料、人才培养方案的查阅。
每位专家须调阅不少于2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和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查阅,主要考察选题来源、结合社会实际选题比例、指导教师资格和指导质量、答辩过程和环节、过程管理、论文质量等。对于试卷则是重点查阅试卷的出题质量、试卷分析、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等方面,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专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安排、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及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专家还要检查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以此了解学校的教学运行情况和教学管理情况。
十、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知识问答
我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14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7.8万㎡;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近200万种。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1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现有20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2004年学校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与国(境)外30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湖南省第一批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地方院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和教改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水产高效健康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拥有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基地平台50余个。2012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800项,科研项目经费进账近1亿元。其中,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全方位的“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两所转型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3月学校转型发展经验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向全国推广;2016年4月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家级转型试点高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富有特色,成绩显著。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湖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被教育部授予“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一) 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办学类型定位:建设“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辅以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继续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委托培养,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联合培养。
学科专业定位: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业,面向现代制造业,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业,面向现代教师教育事业的“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湘西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更加直接、有效地为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培养目标定位: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办学特色定位:一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创新+创业”、“素质+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主动融入湖南省特别是湘西北经济文化建设,孵化和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基地和亮点项目。
(二) 我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5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7个占29.82%、理学专业9个占15.79%、文学专业5个占8.77%、法学专业2个占3.51%、经济学专业2个占3.51%、管理学专业7个占12.28%、教育学专业4个占7.02%、历史学专业1个占1.75%、农学专业3个占5.26%、艺术学专业7个占12.28%。
(三) 我校是如何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
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领导重视教学。学校坚持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规定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院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会和校务会经常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实行校领导联系教学学院制度。全体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下到教学一线检查教学情况,学期中的随堂听课和每学期末考试巡视。成立信息化办公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服务教师发展。
制度保障教学。2016年制定、修订并编印了《湖南文理学院管理制度汇编》,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章程》、《湖南文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湖南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细则》等教学类制度文件37个,从导向激励、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和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
科研促进教学。学校所有实验室(中心)、研究基地、图书馆(室)等教学科研资源全面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材、教案和课堂教学之中,促进知识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创设平台机制,通过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利用子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及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等,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管理服务教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求各职能部门有思路、出措施、讲成效,真正把服务教学落到实处。学校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督促各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增强服务教学的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开通阳光服务平台,接受师生监督,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改进管理与服务工作。
经费优先教学。坚持做到“四个优先”: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优先、本科教学改革经费及专业建设经费优先、实践教学经费优先、学生活动经费优先。通过以上举措,改善了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保障了本科教学的需要。
(四) 我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与结构如何?
学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862名,生师比为19.14∶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4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9.91%;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6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4.71%;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为68.68%;双师型教师19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3.09%。
(五)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始终秉持“人才强校”理念,坚持人才队伍“高端引领、梯队建设、项目培养”的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出台了《湖南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及待遇》、《关于进一步加大学科带头人(含教授)引进力度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另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努力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转岗实施方案》、《湖南文理学院教职工培养培训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办法,首次推动实施了“校内职称评聘与管理”制度,修订实施了“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办法”,为特别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发生很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六) 我校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633,034.3m2,产权占地面积为571,544.5m2,绿化用地面积为254,667.9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427,547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77,860.73m2,其中教室面积60,032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63,475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10,951.6m2,学生宿舍面积为139,460m2,体育馆面积4,427m2。拥有运动场41个,面积达到36,326.26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6,879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37.5(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5.33(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15.09(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0.54(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3.76(m2/生),生均宿舍面积8.26(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26(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15(m2/生)。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422.3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32.11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8.95%。学校现有教学实验中心(室)37个,其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实验中心(室)下设实验分室,共有实验分室169个。
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9,700.74㎡,阅览室座位数4,068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499,562册,当年新增192,971册,生均纸质图书82.51册,生均新增10.61册。中文期刊1835种、外文期刊52种、报纸117种,以及全套人大复印资料。古籍阅览室藏有清代藏书家赵务滋先生收藏的线装书6000多册、善本书、四库全书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册。
在数字化资源方面,根据图书资源使用发展趋势及学校师生服务需求,大量增加数字资源中的数据库,数据库由原来的41个增加为目前的65个,囊括了国内主要的大中型学术数据库。现有电子图书近200万种,3,895,666册。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80,696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2,919,579次。馆内实现了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供读者利用多种终端进行信息检索。
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藏有善本书、四库全书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余册。地方文献特藏室还专门收藏了本土学者出版的各类著作和艺术作品。常德细菌战、环洞庭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等图书资料已初步形成了我馆的馆藏资源特色。
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1998年,目前已建成10万兆主干、万兆到楼栋、千兆到桌面的教学与办公网络,数据中心拥有126TB存储容量;按照云计算构建解决方案,对网络中心所有服务器进行了超融合虚拟化,构建了高可用故障转移集群系统。同时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Web应用防护系统、网络杀毒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和上网实名认证系统,建成了华为微模块数据机房。并在全校部署了AC+AP架构无线网,安装了核心交换机2台、区域和楼栋汇聚交换机50台、POE交换机300台、无线AP 6182台,布放天馈线进学生宿舍1482间,已完全建成泛在学习有线无线网络环境。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和各种二级网站115个,建立了一卡通系统、OA协同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远程迎新系统、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考分离系统、网上自主学习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师生水电费查询系统等,网络视频监控已覆盖整个校区。
2016年新建公用多媒体教室16间、网络远程改造多媒体教室119间,新增座位数1600个。目前,全校共有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教室231间、各类语音室20间,合计座位数19,980个。
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13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已建成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两课教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题自学网站和网络学习课程50门,其中校本课程18门。在校本课程中,《结构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广受校内外学生欢迎、访问数均超过万人次。
(七) 我校专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
一是新增会计学、新闻学、商务英语、音乐学、环境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网络工程等10个专业为第三批转型试点专业。修订完善并执行各转型专业《2016版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性与案例式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开展转型专业建设。
二是紧扣市场动态需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对生源与就业矛盾突出的专业进行专业结构改造;动画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行隔年招生,停招教育技术学专业;同时根据市场与人才培养新要求,将城乡规划专业的学制由四年调整为五年。2016年地理科学、音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被湖南省教育厅列为“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三是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2016年结合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申报的 电子商务及法律、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2017年3月获教育部审批,并对新建专业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夯实了专业建设基础。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2个国家(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试点专业:音乐学、美术学;6个省级特色专业(含国家级):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音乐学、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3个省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音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5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6人,所占比例为83.64%,获得博士学位的25人,所占比例为45.45%。
(八) 我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2016-2017学年度全校共开设课程3094门,其中专业理论课程2372门、集中实践课程473门、公共基础课程114门、公共选修课程135门。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校级研究性(案例式)教学课程139门。
学校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继续采用“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建设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分层次对课程进行建设,从各环节狠抓课程建设质量,确保课程门门合格。
二是建立技能培养课程开设制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围绕学生“一专多证”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和学科竞赛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考取技能资格证书、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2016年度,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18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3项。一等奖获奖数和等级奖获奖数居同类院校前列。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两项竞赛综合成绩分别居全省高校第一。
三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推进网络互动教学。2016-2017学年共引进和使用了“影视鉴赏”等40门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考核,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加强学校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016年“文艺学鉴赏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教育部验收通过。
四是以立项为突破口,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2016年学校共立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68项,推荐并获得省级立项23项。
(九) 我校生源质量与结构如何?
2017年,教育厅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共计4471个,其中二本4391个,实际录取考生4,391人,少数民族预科生80人。实际报到4,272人。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97.29%。招收本省学生3,234人。其中,普通文史、理工类新生3480人,体育类新生131人,美术类新生269人,音乐、舞蹈类新生255人,职高对口类新生22人,国际课程实验班和中外合作办学234人,少数民族预科生80人。 学校目前有国外全日制本科生在校4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7个,文科招生省份29个。
湖南省内普通本科二批均为平行一志愿录满。文、理科投档线分别为510分和451分,分别高出省控线(文485,理424)25分和27分。其中文科最高分542分(高省控线57分),理科最高分495分(高省控线71分)。
本科二批招生的30个外省中,绝大部分省份均在二本线上全部完成招生计划。
(十) 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如何?
建立了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目标系统:由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质量标准及管理规范构成,是整个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起点和目标。
决策系统:由党委会、校务会会、教学委员会组成,所形成的决策,由各职能部门、教学学院负责执行,是整个监控体系的中枢。
监控系统:由监控依据、监控对象、教学信息采集处理三大部分组成,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其中监控依据由教学基本文件、教学规章制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成;监控对象指主讲教师任课资格、课堂讲授、实践教学、辅导答疑、考核与成绩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教学信息采集处理则由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研室听评课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常规性教学检查、不定期地专项检查等构成。
评价系统: 校内专业评估、专项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组成,是整个质量监控系统的落脚点。
反馈系统:以学校教学督评专家、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学生教学信息员构成的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为主体成员;以校内专业评估、专项评价、教学检查与巡视、听评课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方式,对其评价结果反馈评价信息;以阳光教育服务平台、学生教学信息员QQ群为主的网上信息反馈和教学督评专家委员会定期汇报工作等组成。
(十一) 我校如何对教学全程进行实时监控?
坚持教学检查常态化。由每学期开展“期初”,每学期2次的常规教学检查、每周教学督评专家的教学巡视等工作组成。
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化。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干部听课制度》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切实抓好教学质量。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管理干部、学院领导、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都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课程听课和评价,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对师生反映的问题与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教学督导工作精细化。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通过开展随机听评课、专题听评课、试卷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实习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
坚持教学考评综合化。每学期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所有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价(50%)、教学院评价(30%)、督导评价(20%),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坚持教学激励约束长效化。一是将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及其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奖励、各类评优评奖及人才工程选拔推荐的重要依据。二是绩效奖励向本科教学倾斜。
(十二) 我校编发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填报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数据平台情况?
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学校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要求,每年编制《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从2014年开始,学校每年采集、上报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至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库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监测教学运行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反映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学校的管理决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现已招标采购了高等院校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与教育部数据库系统直接对接,能够有效地掌控学校本科教学各方面的情况。
(十三) 我校育人方面的成效?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育人理念。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办学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了“以艺术教育引领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
2. 实施“八学期 八主题”教育,循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八学期 八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教育活动是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16级新生入学开始,即实施了“八学期 八主题”教育,其内容是“第一学期大学认知”、“第二学期身心发展”、“第三学期价值引领”、“第四学期责任担当”、“第五学期艺术鉴赏”、“第六学期双创培育”、“第七学期职业定位”、“第八学期融合发展”。通过开展新生迎新晚会、公寓文化节、校园知识竞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学生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审美素质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部门需求的无缝对接。
3. 积极推动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6-2017学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湖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三届青年文化艺术节,获得银奖7项,铜奖9项,优秀奖11项;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3项。
4. 厚植土壤,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厚植体制机制土壤,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2016、2017连续2年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2年获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在省级赛中,2017年获奖项目总数在全省高校排第五名。
5. 建立技能培养课程开设制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2016年度,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18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3项。一等奖获奖数和等级奖获奖数居同类院校前列。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两项竞赛综合成绩分别居全省高校第一。
十一、我校基本办学数据
项目 |
数据 |
专业数,学科门类 |
57,10 |
专任教师人数 |
862 |
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 |
94, 10.9% |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占比 |
250,29% |
本科生数 |
16561 |
2017年招收本科生数 |
4272 |
2017届就业率 |
3757,93.95% |
2017届考研率 |
251,6.28% |
学校占地面积(m2) |
633034.3 |
总建筑面积(m2) |
427547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m2) |
177860.73 |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m2) |
63475 |
体育场馆(m2) |
4427 |
运动场面积(m2) |
36326.26 |
录
一、什么是审核评估…………………………………………1
二、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区别………………2
三、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3
四、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5
五、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7
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8
七、湖南省普通高校审核评估时间安排……………………12
八、学校要做的工作与提供的材料…………………………13
九、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16
十、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知识问答…………………………19
十一、我校基本办学数据……………………………………38
一、什么是审核评估
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提出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这一制度简称为“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未来一段时期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核心是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2013年12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级以上结论的高等学校开展审核评估。
二、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区别
审核评估不同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
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
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
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
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简称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
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要从重视投入与规模的外延建设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与结构的内涵建设。审核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审核评估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确立适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中心地位上,教学中心地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二者都需要学校从思想上正确理解办学定位、教学地位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需要学校建立健全条件支撑机制、管理制度、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从制度层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保障。
四、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
审核评估方案在设计上体现了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与实证性五个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与运行状况,反映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目标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主要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改进、实施,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标性原则要求审核评估关注学校自身目标的确立、保障、达成与改进情况。
(三)多样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促进学校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原则,克服同质化。多样性评估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鼓励高校办出特色这一理念。
(四)发展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实证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做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实证性原则不仅贯于审核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过程,而且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审核评估以学校自评为基础,要求学校的自评和自我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专家组对学校做出判断时,也要以事实和数据为支撑,增强说服力。
五、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并非是优、良、中、差的评价,而是要进行达成度的说明性评价。因此,重点考察“五个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个度”构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通过考察学校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培养输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价。
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1.3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2.师资 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3)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的措施与效果*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学 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4.培养 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4)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综合训练*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5.学生 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毕业生创业情况*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 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自选特色 项目 |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注:标*为我省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基础上补充修改的内容
七、湖南省普通高校审核评估时间安排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2016年遴选部分学校进行试点(试点评估对学校即为正式评估),2017年全面推开,2018年之前完成参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学校的评估工作,2020年之前完成所有应该参加审核评估学校的评估工作。
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时间为2018年12月3-6日。
湖南省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审核项目”(6+1个),审核要素(24个)与教育部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中完全一样,审核要点增加如下:
2.2.3 激励教师教学投入的措施与效果
4.1.3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4.3.4 毕业综合训练 (修改)
5.4.2 毕业生创业情况
八、学校要做的工作与提供的材料
审核评估要求参评学校在做好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前提交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在评估时需要提供评建工作材料。
(一) 做好自评自建工作
学校自评自建是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教学工作系统梳理和自我评价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认真学习审核评估方案,根据审核评估方案和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学校制订自评工作目标和方案,依据审核评估方案进行自我评估。
(二)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是对学校教学运行、办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情况的量化反映。学校要登录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按照《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要求和格式,填报相关数据。《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分为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学科专业、教师信息、人才信息、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大类,69张数据表,590个数据项。学校应在专家进校一个月前填报完成。教育部评估中心形成《参评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供给评估专家参考。
(三) 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是学校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学校自评成果,按照审核范围要求形成的写实性报告。学校应在专家考察前一个月,将自评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寄达评估机构,同时将电子版上传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四) 提供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应在一个月前将向社会公布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寄达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将年度质量报告连同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呈送评估专家,供专家提前了解情况。
(五) 梳理评建工作材料
评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案头材料。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中形成的材料,是学校日常工作的“见证”。主要包括开课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手册等教学运行档案;试卷及试卷分析、成绩表等考务档案;学生成绩册、学生名册等学籍档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等教学管理档案。
支撑材料是佐证自评报告的材料,它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以说明自评报告为目的,是证明自评报告客观性、准确性的支撑材料。主要包括各项管理规定、工作规划和总结、领导讲话、媒体报道等。
专家案头材料是方便专家进校考察工作的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学生名册、教师名册、课表、周历、机构组成等。
九、专家进校考察的内容与形式
专家进校后的工作是对参评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与重点考察。评估专家通过各种形式的现场考察,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参评学校教学工作状况,对考察的信息与事实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评价。专家进校的考察方式主要有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走访、文卷审阅等。
(一) 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形式上以一对一访谈为主。
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离退休人员。
(二) 听课看课
听课看课的主要目的是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状态,学生的听课状态,教材的选用,师生互动情况,实验情况,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及效果等。
听课(看课)的方式、时间可由专家灵活掌握,可能听一节完整的课,也可能只听10分钟,还可能专家不进教室,查看学生到课、学习状态、教师教态等内容。一般每位专家听课门数不少于3门。
(三) 考察走访
校内外考察走访是指对校内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校外教学基地、用人单位的考察。校内走访要重点了解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率,着重看学校的中层、基层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是否能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能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校外考察要重点关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
(四) 文卷审阅
文卷审阅是对教学文档、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材料、人才培养方案的查阅。
每位专家须调阅不少于2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和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查阅,主要考察选题来源、结合社会实际选题比例、指导教师资格和指导质量、答辩过程和环节、过程管理、论文质量等。对于试卷则是重点查阅试卷的出题质量、试卷分析、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等方面,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专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安排、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及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专家还要检查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以此了解学校的教学运行情况和教学管理情况。
十、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知识问答
我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14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7.8万㎡;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近200万种。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1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现有20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2004年学校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与国(境)外30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湖南省第一批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地方院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和教改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水产高效健康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拥有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基地平台50余个。2012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800项,科研项目经费进账近1亿元。其中,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全方位的“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两所转型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3月学校转型发展经验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向全国推广;2016年4月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家级转型试点高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富有特色,成绩显著。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湖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被教育部授予“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一) 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办学类型定位:建设“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辅以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继续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委托培养,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联合培养。
学科专业定位: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业,面向现代制造业,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业,面向现代教师教育事业的“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湘西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更加直接、有效地为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培养目标定位: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办学特色定位:一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创新+创业”、“素质+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主动融入湖南省特别是湘西北经济文化建设,孵化和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基地和亮点项目。
(二) 我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5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7个占29.82%、理学专业9个占15.79%、文学专业5个占8.77%、法学专业2个占3.51%、经济学专业2个占3.51%、管理学专业7个占12.28%、教育学专业4个占7.02%、历史学专业1个占1.75%、农学专业3个占5.26%、艺术学专业7个占12.28%。
(三) 我校是如何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
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领导重视教学。学校坚持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规定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院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会和校务会经常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实行校领导联系教学学院制度。全体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下到教学一线检查教学情况,学期中的随堂听课和每学期末考试巡视。成立信息化办公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服务教师发展。
制度保障教学。2016年制定、修订并编印了《湖南文理学院管理制度汇编》,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章程》、《湖南文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湖南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细则》等教学类制度文件37个,从导向激励、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和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
科研促进教学。学校所有实验室(中心)、研究基地、图书馆(室)等教学科研资源全面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材、教案和课堂教学之中,促进知识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创设平台机制,通过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利用子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及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等,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管理服务教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求各职能部门有思路、出措施、讲成效,真正把服务教学落到实处。学校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督促各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增强服务教学的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开通阳光服务平台,接受师生监督,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改进管理与服务工作。
经费优先教学。坚持做到“四个优先”: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优先、本科教学改革经费及专业建设经费优先、实践教学经费优先、学生活动经费优先。通过以上举措,改善了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保障了本科教学的需要。
(四) 我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与结构如何?
学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862名,生师比为19.14∶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4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9.91%;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6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4.71%;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为68.68%;双师型教师19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3.09%。
(五)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始终秉持“人才强校”理念,坚持人才队伍“高端引领、梯队建设、项目培养”的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出台了《湖南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及待遇》、《关于进一步加大学科带头人(含教授)引进力度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另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努力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转岗实施方案》、《湖南文理学院教职工培养培训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办法,首次推动实施了“校内职称评聘与管理”制度,修订实施了“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办法”,为特别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发生很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六) 我校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633,034.3m2,产权占地面积为571,544.5m2,绿化用地面积为254,667.9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427,547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77,860.73m2,其中教室面积60,032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63,475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10,951.6m2,学生宿舍面积为139,460m2,体育馆面积4,427m2。拥有运动场41个,面积达到36,326.26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6,879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37.5(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5.33(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15.09(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0.54(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3.76(m2/生),生均宿舍面积8.26(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26(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15(m2/生)。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422.3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32.11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8.95%。学校现有教学实验中心(室)37个,其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实验中心(室)下设实验分室,共有实验分室169个。
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9,700.74㎡,阅览室座位数4,068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499,562册,当年新增192,971册,生均纸质图书82.51册,生均新增10.61册。中文期刊1835种、外文期刊52种、报纸117种,以及全套人大复印资料。古籍阅览室藏有清代藏书家赵务滋先生收藏的线装书6000多册、善本书、四库全书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册。
在数字化资源方面,根据图书资源使用发展趋势及学校师生服务需求,大量增加数字资源中的数据库,数据库由原来的41个增加为目前的65个,囊括了国内主要的大中型学术数据库。现有电子图书近200万种,3,895,666册。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80,696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2,919,579次。馆内实现了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供读者利用多种终端进行信息检索。
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藏有善本书、四库全书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余册。地方文献特藏室还专门收藏了本土学者出版的各类著作和艺术作品。常德细菌战、环洞庭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等图书资料已初步形成了我馆的馆藏资源特色。
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1998年,目前已建成10万兆主干、万兆到楼栋、千兆到桌面的教学与办公网络,数据中心拥有126TB存储容量;按照云计算构建解决方案,对网络中心所有服务器进行了超融合虚拟化,构建了高可用故障转移集群系统。同时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Web应用防护系统、网络杀毒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和上网实名认证系统,建成了华为微模块数据机房。并在全校部署了AC+AP架构无线网,安装了核心交换机2台、区域和楼栋汇聚交换机50台、POE交换机300台、无线AP 6182台,布放天馈线进学生宿舍1482间,已完全建成泛在学习有线无线网络环境。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和各种二级网站115个,建立了一卡通系统、OA协同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远程迎新系统、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考分离系统、网上自主学习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师生水电费查询系统等,网络视频监控已覆盖整个校区。
2016年新建公用多媒体教室16间、网络远程改造多媒体教室119间,新增座位数1600个。目前,全校共有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教室231间、各类语音室20间,合计座位数19,980个。
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13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已建成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两课教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题自学网站和网络学习课程50门,其中校本课程18门。在校本课程中,《结构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广受校内外学生欢迎、访问数均超过万人次。
(七) 我校专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
一是新增会计学、新闻学、商务英语、音乐学、环境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网络工程等10个专业为第三批转型试点专业。修订完善并执行各转型专业《2016版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性与案例式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开展转型专业建设。
二是紧扣市场动态需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对生源与就业矛盾突出的专业进行专业结构改造;动画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行隔年招生,停招教育技术学专业;同时根据市场与人才培养新要求,将城乡规划专业的学制由四年调整为五年。2016年地理科学、音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被湖南省教育厅列为“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三是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2016年结合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申报的 电子商务及法律、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2017年3月获教育部审批,并对新建专业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夯实了专业建设基础。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2个国家(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试点专业:音乐学、美术学;6个省级特色专业(含国家级):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音乐学、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3个省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音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5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6人,所占比例为83.64%,获得博士学位的25人,所占比例为45.45%。
(八) 我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2016-2017学年度全校共开设课程3094门,其中专业理论课程2372门、集中实践课程473门、公共基础课程114门、公共选修课程135门。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校级研究性(案例式)教学课程139门。
学校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继续采用“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建设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分层次对课程进行建设,从各环节狠抓课程建设质量,确保课程门门合格。
二是建立技能培养课程开设制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围绕学生“一专多证”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和学科竞赛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考取技能资格证书、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2016年度,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18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3项。一等奖获奖数和等级奖获奖数居同类院校前列。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两项竞赛综合成绩分别居全省高校第一。
三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推进网络互动教学。2016-2017学年共引进和使用了“影视鉴赏”等40门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考核,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加强学校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016年“文艺学鉴赏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教育部验收通过。
四是以立项为突破口,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2016年学校共立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68项,推荐并获得省级立项23项。
(九) 我校生源质量与结构如何?
2017年,教育厅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共计4471个,其中二本4391个,实际录取考生4,391人,少数民族预科生80人。实际报到4,272人。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97.29%。招收本省学生3,234人。其中,普通文史、理工类新生3480人,体育类新生131人,美术类新生269人,音乐、舞蹈类新生255人,职高对口类新生22人,国际课程实验班和中外合作办学234人,少数民族预科生80人。 学校目前有国外全日制本科生在校4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7个,文科招生省份29个。
湖南省内普通本科二批均为平行一志愿录满。文、理科投档线分别为510分和451分,分别高出省控线(文485,理424)25分和27分。其中文科最高分542分(高省控线57分),理科最高分495分(高省控线71分)。
本科二批招生的30个外省中,绝大部分省份均在二本线上全部完成招生计划。
(十) 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如何?
建立了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目标系统:由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质量标准及管理规范构成,是整个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起点和目标。
决策系统:由党委会、校务会会、教学委员会组成,所形成的决策,由各职能部门、教学学院负责执行,是整个监控体系的中枢。
监控系统:由监控依据、监控对象、教学信息采集处理三大部分组成,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其中监控依据由教学基本文件、教学规章制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成;监控对象指主讲教师任课资格、课堂讲授、实践教学、辅导答疑、考核与成绩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教学信息采集处理则由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研室听评课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常规性教学检查、不定期地专项检查等构成。
评价系统: 校内专业评估、专项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组成,是整个质量监控系统的落脚点。
反馈系统:以学校教学督评专家、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学生教学信息员构成的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为主体成员;以校内专业评估、专项评价、教学检查与巡视、听评课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方式,对其评价结果反馈评价信息;以阳光教育服务平台、学生教学信息员QQ群为主的网上信息反馈和教学督评专家委员会定期汇报工作等组成。
(十一) 我校如何对教学全程进行实时监控?
坚持教学检查常态化。由每学期开展“期初”,每学期2次的常规教学检查、每周教学督评专家的教学巡视等工作组成。
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化。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干部听课制度》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切实抓好教学质量。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管理干部、学院领导、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都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课程听课和评价,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对师生反映的问题与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教学督导工作精细化。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通过开展随机听评课、专题听评课、试卷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实习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
坚持教学考评综合化。每学期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所有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价(50%)、教学院评价(30%)、督导评价(20%),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坚持教学激励约束长效化。一是将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及其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奖励、各类评优评奖及人才工程选拔推荐的重要依据。二是绩效奖励向本科教学倾斜。
(十二) 我校编发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填报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数据平台情况?
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学校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要求,每年编制《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从2014年开始,学校每年采集、上报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至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库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监测教学运行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反映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学校的管理决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现已招标采购了高等院校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与教育部数据库系统直接对接,能够有效地掌控学校本科教学各方面的情况。
(十三) 我校育人方面的成效?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育人理念。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办学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了“以艺术教育引领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
2. 实施“八学期 八主题”教育,循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八学期 八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教育活动是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16级新生入学开始,即实施了“八学期 八主题”教育,其内容是“第一学期大学认知”、“第二学期身心发展”、“第三学期价值引领”、“第四学期责任担当”、“第五学期艺术鉴赏”、“第六学期双创培育”、“第七学期职业定位”、“第八学期融合发展”。通过开展新生迎新晚会、公寓文化节、校园知识竞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学生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审美素质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部门需求的无缝对接。
3. 积极推动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6-2017学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湖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三届青年文化艺术节,获得银奖7项,铜奖9项,优秀奖11项;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3项。
4. 厚植土壤,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厚植体制机制土壤,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2016、2017连续2年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2年获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在省级赛中,2017年获奖项目总数在全省高校排第五名。
5. 建立技能培养课程开设制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2016年度,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18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3项。一等奖获奖数和等级奖获奖数居同类院校前列。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两项竞赛综合成绩分别居全省高校第一。
十一、我校基本办学数据
项目 |
数据 |
专业数,学科门类 |
57,10 |
专任教师人数 |
862 |
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 |
94, 10.9% |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占比 |
250,29% |
本科生数 |
16561 |
2017年招收本科生数 |
4272 |
2017届就业率 |
3757,93.95% |
2017届考研率 |
251,6.28% |
学校占地面积(m2) |
633034.3 |
总建筑面积(m2) |
427547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m2) |
177860.73 |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m2) |
63475 |
体育场馆(m2) |
4427 |
运动场面积(m2) |
36326.26 |